盎百科 手机版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海虹之妙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31 08:23:56    

海虹有多平价就有多灿烂

据说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青岛中小学里,几乎每个班里都有一个叫“海红”的青岛小嫚。如此一对标,海虹这种小海鲜便更平添几分家常气质。在一众贝壳类小海鲜中,就像一个邻家女孩一样,自由自在地灿烂着、鲜亮着。

海虹有一个非常有古意的学名——贻贝,南方人又称作淡菜和“东海夫人”。海虹很早就出现在典籍中。《尔雅·释鱼》曾记载:

“玄贝,贻贝。黑色之贝名贻贝。”

这是一种大众化但营养价值不输海参的海鲜品,有“海中鸡蛋”之誉。中国沿海盛产贻贝,紫贻贝,也就是俗称的海虹,港澳地区称为“蓝贝”,壳比较薄,外壳乌黑发亮,壳内面为紫灰色,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地区。翡翠贻贝,也就是港澳地区俗称的“青口”。因为翡翠贻贝外壳的前半部经常呈绿褐色,“青口”的名字也因此而来。

淡菜是海鲜中唯一以“菜”命名的一种。字面的“淡”字,也并非口味清淡、寡淡之意。实际上,淡菜味咸、性温,营养价值很高,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具有较强的滋补作用。《日华子本草》说,淡菜“煮熟食之,能补五脏,益阳气,理腰脚,消宿食”,是补虚益精、温肾散寒的佳品。这种平民海鲜,在唐代曾是贡品。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

“初,国子祭酒孔戣为华州刺史,明州岁贡蚶、蛤、淡菜,水陆递夫劳费,戣奏疏罢之。”

海虹个头不大,外壳乌紫发亮,生存能力极强,每到退潮的时候,沿海的礁石以及码头、堤坝的石壁上都可以见到密集的海虹。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海虹几乎都是海水滩涂养殖的,产量很高。海鲜的味道跟海域有很大关系,北方出的海虹似乎就比南方的好吃鲜美一点。

在青岛,海虹或许是最物美价廉的一种海鲜。青岛人吃海虹所用的容器,通常是脸盆,这也说明青岛量产海虹的底气有多足。据说,上世纪90年代以前,青岛近海的很多海域,每当潮水退去后,就会露出密密麻麻的海虹。附近的人们干脆拿着铁铲,装进麻袋里往家拖。

在青岛的大酒店,尽管以海鲜见长,但菜谱上就从没出现过海虹这道菜。据说,不是海虹不好吃,而是价格太亲民,在大酒店要不上价。在青岛吃海虹除了在家里,就是海鲜大排档。

海虹价格感人平民,不代表海虹不美味。实际上,海虹肉口感温和,肉质饱满,无论作为小食或是主菜都能胜任。海虹可以蒸、煮,蘸姜醋汁非常美味。剥壳后的海虹肉可以与小白菜、小苔菜、茼蒿等其他青菜混炒,鲜美可口。海虹汤和肉做下面的卤子,非常清亮。海虹肉以三鲜的一种入饺子馅和合饼里,均清鲜味美。

最是春风里的一抹鲜

“盛春的崂山流清湾,晨曦初晓,伴随着沙滩上动人的号子声,沿岸拉网的勇士们满载而归,当地面条鱼渔汛也已是接近了尾声。面条鱼近岸拉网活动,在当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,运气好时一次拖网就可以收获600多斤面条鱼。作为远近闻名的东麦窑,拉网捕鱼早已失去了往昔谋生糊口的意义,更多承载的是一份乡土的记忆和渔获的乐趣。”

这是青岛一位民俗专家如是描写与面条鱼有关的拉网节。

众所周知,青岛的鲅鱼节和蛤蜊节已经是名声在外,但专门为面条鱼而来的拉网节恐怕很多人还略显生疏。不过,沿海渔港,各种海鲜灿若星辰,能够拥有自己节日的海鲜恐怕也只是凤毛麟角。另外,在青岛的西海岸,琅琊的面条鱼亦是当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。所以说,面条鱼别看个头不大,也不起眼,却是银光闪烁而自带光芒。

面条鱼,学名玉筋鱼,体长多在5厘米至9厘米,属于冷温性小鱼,分布在北太平洋以及我国的黄渤海区域,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层,有钻沙的习性,以浮游生物为食。因形体酷似山东农家的面条,在青岛本地俗称“面条鱼”。

面条鱼是属于春天的一道清奇之光。除了为其而来的拉网节,以及将其列为地理标志。青岛的沿海渔村,也在春天破例为面条鱼做应季的甜晒鱼。四月中旬,青岛的渔村,近海处,点点渔船拖着网来回游弋;岸边的架子上,晾晒的面条鱼在春天的暖阳里银光灿烂。要知道,甜晒鱼通常是佐秋风的,能在春风里享受这一待遇的,面条鱼算是其中一例。面条鱼干用来烤着当零食吃,或者蒸熟后拌凉菜,都有嚼头、有鲜头、有吃头。

清代潘荣陛在其编撰的杂记《帝京岁时纪胜·时品》中曾如是提到面条鱼:小葱炒面条鱼,为三月之时宜。当时的三月为农历节气,对应时下,却正是四五月间。在青岛,也有炒面条鱼吃的美食之举,不过多为春韭,这其实与春日的小香葱都属于一类春天的美好菜蔬。当然,面条鱼最多的吃法还是油炸。因其体型较小,可痛快干炸至酥脆,鱼的鲜从油炸的香气中喷薄而出,最是春风里的一抹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