盎百科 手机版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青龙县地图土门子镇(河北省青龙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28 08:58:06    

青龙是少数民族自治县、革命老区、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,位于河北省东北部、燕山东麓,隶属于秦皇岛市,因青龙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而得名。境内出土金代造酒蒸馏器,被学术界认定为中国蒸馏白酒发源地。

历史沿革

青龙虽然建县开发较晚,但此地历史悠久。据出土文物考证,距今3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。从夏、商、周开始,不但有人到这里居住,并且还有了行政归属和建置。

夏、商、周时期,这里属商朝孤竹国。其区域在冀东和辽西一带,国都在今卢龙县境内。

春秋战国时期,属令支国,即商朝之孤竹国,曾一度为北方少数民族山戎所统治。

秦汉时期,秦朝置辽西郡,郡治在今辽宁省的义县,青龙属辽西郡离支县(县治在今迁安镇西)。西汉时期,沿用秦制仍置辽西郡,改离支县为令支县,青龙即属辽西郡令支县。东汉时期,沿用西汉郡制,青龙仍属辽西郡令支县。

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,三国曹魏时沿东汉制,青龙属令支县,归幽州辽西郡,为鲜卑族所建北燕国统辖。北魏时,撤令支县,并人阳乐县(县治在今辽宁省锦州义县),属平州(州治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境内),青龙遂属阳乐县。

唐代,青龙属河北道(全国十道之一)营州总管府柳城县(府县治均在今辽宁省朝阳市)。

辽代,青龙西北部属泽州神山县(治所在今河北省平泉县境内),因神山得名;东南部属平州安喜县(县治在今河北省迁安市境内)。金代,改安喜县为迁安县,属中都路(路治在今北京市大兴区)平州。元代,青龙西北部属北京路(路治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)泽州神山县,东南部属中都路平洲迁安。

明洪武元年(1638年),明太祖兴起之后,击退关外蒙古人,沿长城以北100公里建立“中立地带”。青龙即成为荒无人烟的“边外空地”,无人居住。

清代,自康熙九年(1670年)青龙开始有人居住,逐渐形成村落,亦有了隶属,分辖于直隶省永平府(府治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)的临榆(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)、抚宁、迁安三县。

民国时期,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。1931年,从抚宁县、迁安县析出长城以北区域,成立都山设置局,驻地双山子,属河北省,临榆县所属不变。1933年,都山设治局解体,建立青龙县,驻地大杖子(今青龙镇),属伪满洲国热河省。抗日战争期间,青龙西境、东境分别与周边区域建立联合抗日政权,如青西县(青龙西境与迁西联合)、抚青县(抚宁与青龙东境联合)等,属中共冀东地委和冀热辽边特委。

民国时期,北洋军阀统治期间(1912-1928年),青龙在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统治之下,直奉战争中青龙各族人民饱受战乱之苦。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日本侵略者扶植前清废帝溥仪,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(1931-1945年),青龙属伪满洲国热河省辖区,在长达14年之久的伪满洲国—一日本殖民统治之下,青龙各族人民经受了“亡国”之痛,受尽了日本侵略者及其伪警、宪、特的残暴蹂躏。1945年8月,日本投降,伪皇帝退位,伪满洲国统治结束。抗日战争时期,青龙很多仁人志士奋起投入抗战。解放战争期间,青龙各族人民积极支援前线。1945年9月,青龙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,驻地大杖子(今青龙镇),属中共热河省。1946年,改青龙临时行政委员会为青龙县人民政府,驻地双山子。1949年,青龙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双山子迁回大杖子。

新中国成立后,1955年改青龙县人民政府为青龙县人民委员会,属河北省承德地区。“文大”期间(1966-1976年),1967年废除旧制,设青龙县革命委员会,实行“一元化”领导。1981年,撤销青龙县革命委员会,恢复青龙县人民政府。1983年,青龙县从承德地区划出,归由秦皇岛市管辖。1986年12月2日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青龙县,建立青龙满族自治县,仍属秦皇岛市。1987年5月10日,青龙满族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。

行政区划

1942年,日伪为强化治安,强行集家并村,全县合并为468个集团部落(亦称“人圈”),其中今青龙县境334个,宽城县99个,平泉县35个,很多地方划为无人区。

1945年9月,青龙县临时行政委员会下设2个办事处,11个区。

第一办事处:驻地双山子,辖三间房、三岔口、双山子、土门子、干沟、北台子6个区。

第二办事处:驻地大杖子,辖红庙子(今沈杖子)、大杖子、高杖子、七道河(10月迁至白家店)、狮子坪5个区。

1946年5月20日,全县区划变更,将原11个区划为8个区,按顺序号排列为:龙王庙、三岔口、双山子、土门子、木头凳(干沟与北台子区合并)、大杖子(大杖子与红庙子区合并)、肖营子(高杖子与白家店合并)、八道河。

1949年7月3日,撤销青平县,将青平县的大地、峪耳崖、宽城、新甸子、龙须门、下板城、汤道河7个区划归青龙县。

1949年11月27日,调整行政区划,撤销大地、龙须门2个区,全县共划为13个区、312个行政村,属今青龙范围的8个区、204个行政村。

1950年2月25日,平泉县桲桚树村的南苇子沟、北苇子沟、杨树沟、朝阳山、蔡家沟和西烧锅6个村划归青龙县十三区(汤道河区)管辖。是年5月3日,上述6个行政村合并为3个行政村。

1953年7月23日,部分行政村更名。

二区傅杖子改为侯杖子村,周杖子改为董杖子村,偏崖子改为稍枝峪村,尖山子改为杨台子村。

三区大块地改为曾杖子村,南沟改为老李洞村,杨杖子改为康杖子村,马杖子改为孔杖子村,北乱泥沟改为南坎子村,沙金沟改为古楼寺村。

五区大杖于改为鞍子沟村。

六区孤山子改为后白枣山村,三道河子改为下店村。

七区七道河改为六道河村。

八区丁杖子改为瓦房村,六珠坪改为落地村。

1955年6月25日,区政府改称区公所,改数字序列名称为以地名称谓,即:龙王庙、三岔口、双山子、土门子、木头凳、大杖子、肖营子、八道河区公所。

1956年2月7日,全县组建73个乡(镇).

1956年6月,将73个乡(镇)合并为52个乡(镇),9月18日,再增设7个乡,计59个乡(镇)。

1956年8月,将塌山、清河口2个乡(今属宽城县)划归承德县大杖子区管辖。是年12月,撤销村级政府。

1957年2月5日,木头凳、西双山、五指山、沈杖子、肖营子、双松汀(今属宽城县)6个乡改建为满族乡。是年6月27日,写字洞乡沙果子沟划归辽宁省凌源县管辖。

1958年3月25日,大石岭、下店、金杖子(今属宽城县)3个乡改建满族乡,是年7月,全县部分乡更名:刘家湾乡改为周杖子乡,岳杖子乡改为陈杖子乡,长沟乡改为二道沟乡,西堡子乡改为蓝旗地乡(今属宽城县),西黄花川乡改为三道河乡(今属宽城县),西蒿村乡改为蒿村乡,三岔乡改为山神庙乡。

1958年8月,撒区并乡,以乡建社,全县451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14个人民公社,今青龙范围384个合作社,10个人民公社。

1961年6月13日,调整人民公社体制,全县设11个工委、63个人民公社。是年8月又增设2个工委,全县共13个工委,63个人民公社,今青龙范围8个工委,43个人民公社。

1962年10月27日,析宽城、峪耳崖、新甸子、板城、汤道河5个区、20个人民公社,另置宽城县。

1972年7月,增设凉水河工委、辖凉水河、三拨子、小马坪3个公社,全县共9个区。

1981年3月13日,析大杖子公社的大杖子、三权榆树、土坎子3个生产大队建青龙镇。

1982年2月2日,承德行政公署批复:碾子沟公社更名为凤凰山公社,三岔口公社更名为南杖子公社,狮子坪公社更名为娄杖子公社。是年4月12日,县政府对65个重名大队予以更名。

1984年4月9日,析隔河头公社建隔河头、董杖子、新城沟3个公社;析大巫岚公社建大巫岚、核桃沟2个公社;析大石岭公社建大石岭、写字洞2个公社;析大杖子公社建前庄、逃军山、大营子3个公社。是年4月10日,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,恢复木头凳、前庄、逃军山、大营子、马圈子、张杖子、西双山、肖营子、大石岭、写字洞10个满族乡,建立凤凰山、七道河、山东3个满族乡。5月5日,改人民公社为乡人民政府,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。11月29日,9个区恢复区公所称谓,至此,全县共9个区,1个镇、49个乡、414个行政村。

1987年,将大营子乡杨八家子村并入孟家窝铺行政村。

1988年3月,经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批准,将马圈子乡改为马圈子镇,将前庄、逃军山、大营子3个乡并入青龙镇,是年,董杖子乡并入隔河头乡,曾杖子乡并入双山子镇,邱杖子乡并入木头凳镇,核桃沟乡并入大巫岚乡,写字洞乡井入大石岭乡。

至1990年,全县共辖9个区、6个镇(其中1个区级镇)、36个乡、419个行政村,2209个自然村。

1990年,三拨子乡增设三拨子村。

1991年,小马坪乡增设杏树坨村。

1992年,凉水河乡增设北马道村。

1993年,新城沟乡增设南大峪村。

1995年,三星口乡增设出头石村,转城号村析为东转城号村、西转城号村。因桃林口水库建设移民外迁,南杖子乡撤销庄窠村、土台子村、三岔口村、前炕土峪村;娄子石乡撤销山城子村、南沟村。

1996年2月5日,撖销龙王庙区公所、三岔口区公所、双山子区公所、土门子区公所、木头凳区公所、大杖子区公所、肖营子区公所、八道河区公所、凉水河区公所。撇销西双山乡,将原西双山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青龙镇管辖。撤销牛心山乡、三间房乡、山神庙镇,设立祖山镇,镇政府驻牛心山村;原三间房乡起河村划归龙王庙乡管辖。撤销新城沟乡,将原新城沟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隔河头乡管辖。撤销干树沟乡,将原干树沟乡所辅行政区域划归安子岭乡管辖。撒销大于杖子乡,将原大于杖子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大巫岚乡管辖。撤销蓄村乡,将原蒿村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土门子乡管辖。撤销周杖子乡,将原周杖子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三星口乡管辖。撤销山东乡,将原山东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木头凳镇管辖。将木头凳镇所辖孟台子村、松木集村、烧锅杖子村、汤杖子村划归凤凰山乡管辖。撤销张杖子乡,将原张杖子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马圈子镇管辖。撤销当杖子乡,将原当杖子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草碾乡管辖。撤销白家店乡,将原白家店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肖营子镇管辖。撤销王厂乡,将原王厂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八道河乡管辖。撤销小马坪乡,将原小马坪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凉水河乡管辖。撇销娄子石乡、牛心坨乡、南杖子乡,将原牛心坨乡的尖山子村、乱石硫村、霍杖子村和原南杖子乡的厂房子村、八拨子村划归茨榆山乡管辖;将原南杖子乡的石门子村划归官场乡管辖。是年,草碾乡增设新升村。因桃林口水库建设移民外迁,撤销娄子石村、齐集口村、后炕土峪村、碱厂村、塌山村、曹杖子村、大岭村、老鸦窝村、稍枝峪村、影午山村。全县行政区划为6个镇、19个乡、409个村、4个居民委员会。

1997年,因桃林口水库建设移民外迁,撤销大暖泉村、山拉嘎村、牛心坨村、金浅村、新路村、黄木厂村、毡帽石村、双丰村、东升村、小蔡峪村、当杖子村、乔杖子村。大石岭乡冰沟村因扶贫搬迁数销。

至2004年12月,全县设6个镇、19个乡、396个村、4个居民委员会。

2022年,撤销龙王庙乡,设立龙王庙镇;撤销茨榆山乡,设立茨榆山镇。

2023年全县辖13个镇、11个乡,396个行政村,2215个自然村,辖3659个村民小组。(祖山镇、龙王庙镇、凤凰山乡、隔河头镇、官场乡、双山子镇、茨榆山镇、安子岭乡、平方子乡、土门子镇、大巫岚镇、大石岭乡、木头凳镇、三星口乡、干沟乡、青龙镇、朱杖子乡、马圈子镇、肖营子镇、草碾乡、八道河镇、娄杖子镇、三拨子乡、凉水河乡)